2018年3月18日 星期日

隨意心得-氣象戰

掌握了世界命脈,你會拿來做什麼?



關於環境災難電影的例子不勝枚舉,上至太陽毀滅彗星撞地球下至地心停止運轉到劇烈氣候變遷。在羅蘭·艾默瑞奇於2004年的明天過後評價與票房開出紅盤,再加上環保意識的抬頭,關於末日電影的選項已經不再是彗星撞地球或火山爆發,氣候變遷成為普羅大眾關注的焦點。在2006年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之後,災難電影的題材出現奇怪的變化,以往強調的是外星力量或是科學引發的浩劫,現在則變成猶豫氣候變遷所導致一連串的悲劇。

直至今日,如同所有經典題材一樣,氣候災難這項題材在眾多導演的料理下,觀眾們逐漸變得麻木,就好像政治一樣成了陳年話題,甚至連茶餘飯後都懶得提,筆者之前提過,老梗之所以能成為老梗,除了受到觀眾的喜愛也是因為有導演能完美的將其炒出香味,而氣候災難在這幾年出現一般老梗電影會出現的窘境,觀眾的審美疲勞,不管哪部電影看起來都一個樣,除了有深入在關影的影評家之外(凡是老梗作品都會),因此這類電影決勝負的點就在於導演的功力。

而氣象戰雖然不是第一部提出控制天氣的電影,但確實是第一部大成本製作這項題材的電影,很明顯的觀眾看到預告片的第一眼就聯想到明天過後與2012,再加上一般觀眾沒想過的控制氣候,整體上可以說是少見的題材。

而就現實面來說,控制氣候是各國努力發展的技術,因此,氣象戰在構想某方面可以說是對於未來的一種預想。

不過很可惜的是,氣象戰在各方面來說表現可以說是差強人意,首先就控制氣候方面,電影雖然有演繹出控制氣候的方法與結果,但展現出來的感覺卻讓人沒有控制氣候的感覺,反而讓人有種摸不著頭緒的問題,畫面上與控制前的世界幾乎沒有差異,演出上的震撼與結果上的落差產生雷聲大雨點小的窘境。

而劇情方面繞了一圈結果依舊回到了大多數科幻題材的老套路,為了暗殺某位角色而出現內賊,但全劇裡的表演手法沒有讓人替主角感到緊張,也對於幕後黑手感到無趣,雖然導演試圖讓場面感到刺激與震撼,但空空的畫面與乏味的配樂導致觀眾的情緒無法配合。另外某些場景的特效出現相當醒目的瑕疵,對於這種科幻大作來說是蠻糟糕的問題。

另外,演員上雖然有傑瑞德·巴特勒這種老牌影星加持,但他那特別的氣場導致與其他人格格不入,這就出現男主角相當緊張但其他角色在狀況外,而觀眾看下來就更完全無法體會劇情。

艾比·寇尼許所飾演的總統特務可以說是筆者近年看過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行事作風相當直接果斷,完全展現出所謂女強人的風範,也是整部片裡有著相當搶眼的表現,同時也顯得與主角搭配的女主角相當無味甚至可以說是花瓶。

    圖片出處:IMDb:Geostorm (20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